-
荆钗记 作者:柯丹邱
完结:第四十八出团圆
荆钗记,南戏剧本,作者不详,一说是元人柯丹邱所著,王国维却考定作者为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。《荆钗记》、《刘智远》、《拜月亭》、《杀狗记》、《琵琶记》号称五大传奇。《荆钗记》全剧四十八出,叙述王十朋、钱玉莲的故事,内容豊富,但结构及描写不佳。钱玉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,宁肯嫁给以“荆钗”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。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,因拒绝万俟丞相婚,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。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“休书”,哄骗玉莲上当﹔钱玉莲的后母也她改嫁,玉莲不从,投河自尽,幸遇救。经过种种曲折,王、钱二人终于团圆。徐渭的《南词叙录》说,《王十朋荆钗记》有两个版本,一本是宋元间无名氏,另一是明初李景云作。历史上王十朋确有其人,南宋名臣,官至龙图阁学士。千古名联“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;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”,即出自其手。《荆钗记》虽是用了他的名字,但剧中情节却与他的生平大不相同。
-
智除巨阉 作者:起云声
完结:第六十五章 对阉党斩草除根
公元1627年,即大明朝天启七年的八月,正是酷暑难熬的季节。魏忠贤的侄儿魏良卿的宁国公府,虽说绿蔽空、宽敞通风,但也无法阻止大自然的暑热。 64岁的魏忠贤专心致志地在逗刚出生不久的侄孙儿。他拿出一枚玉如意给他玩,不要;后当魏忠贤拿一个仿制得极像女人房的头递给他时,侄孙儿那小手竟一把抓住不放,送进嘴里便起来……魏忠贤见此十分开心,哈哈大笑着转向站在一旁的侄媳妇,正开口说什么,只见侄媳妇的脸刷地一下红了!
-
粉妆楼 作者:罗贯中
完结:第八十回 凌烟阁上千秋标义 粉妆
粉妆楼为《说唐后传》续书之一。小说叙唐代开国功臣罗成的后代罗增、罗琨、罗灿父子等受相沈谦无端陷害,被迫聚义爪山,共同将兵伐罪,诛灭沈谦,扶助大唐天子重振朝纲的故事。小说结构复杂,头绪纷繁,以忠斗争为主线,揭封建社会上层官僚结营私、迫害忠良的罪恶,歌颂了除暴安良、扶弱济困的正义行为;同时织罗成后代罗琨、罗灿及柏玉霜、程玉梅、祁巧云、马金定等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故事。 小说情节跌宕生姿、颇能引人入胜,人物形象生动鲜明。风格朴实犷,语言明白晓畅。
-
黄帝四经 作者:佚名
完结:全文
《黄帝四经》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,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,当时称《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》,后经专家鉴定,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《黄帝四经》。《汉书.艺文志》曾经著录此书,但汉以后就失传了,学者据书的内容、文字、篇章数目等研究,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《老子》,早于《管子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庄子》。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,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。《黄帝四经》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。
-
宋书 作者:沈约
完结:卷一百
《宋书》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。梁沈约撰﹐含本纪十卷﹑志三十卷﹑列传六十卷﹐共一百卷。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﹐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《小史》﹑《南史》所补。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﹐后人移于本纪﹑列传之间﹐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。《宋书》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﹑书札﹑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﹐保存了原始史料﹐有利于后代的研究。该书篇幅大﹐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。
-
三字经 作者:王应麟
完结:全文
《三字经》与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。《三字经》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,它短小悍、琅琅上口,千百年来,家喻户晓。其内容涵盖了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,所谓“读《三字经》,可知千古事”。基于历史原因,《三字经》难免含有一些神糟粕、艺术瑕疵,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,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传。
-
朱子家训 作者:朱柏庐
完结:全文
《朱子家训》又名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、《朱柏庐治家格言》,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。《朱子家训》仅634字,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,是一篇家教名著。其中,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,比如尊敬师长,勤俭持家,邻里和睦等,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。
-
琵琶记 作者:高明
完结:第四十二出 一门旌奖
【简介】《琵琶记》,元末南戏,高明撰。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离合的故事。共四十二出。被誉为传奇之祖的《琵琶记》,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。【剧情】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,恰逢朝廷开科取士,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,辞试留在家中,服侍父母。但蔡公不从,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。伯喈只好告别父母、子赴京试。应试及第,中了状元。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,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。伯喈以父母年迈,在家无人照顾,需回家尽孝为由,辞婚、辞官,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,被迫滞留京城。自伯喈离家后,陈留连年遭受旱灾,五娘任劳任怨,尽服侍公婆,让公婆吃米,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。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,蔡公也死于饥荒。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,终思念父母。写信去陈留家中,信被拐儿骗走,致音信不通。一,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,为牛氏听见,得知实情,告知父亲。牛丞相为女儿说服,遂派人去取伯喈父母、子来京。蔡公、蔡婆去世后,五娘祝发卖葬,罗裙包土,自筑坟墓。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,身背琵琶,沿路弹唱乞食,往京城寻夫。来京城,正遇弥陀寺大法会,便往寺中募化求食,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。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,祈祷父母路上平安。见到父母真容,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。五娘寻至牛府,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。五娘见牛氏贤淑,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。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,又怕伯喈不认,便让五娘来到书房,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。伯喈回府,见画上所题之诗,正问牛氏,牛氏便带五娘入内,夫遂得以团聚。五娘告知家中事情,伯喈悲痛至极,即刻上表辞官,回乡守孝。得到牛丞相的同意,伯喈遂携赵氏、牛氏同归故里,庐墓守孝。后皇帝卜诏,旌表蔡氏一门。
-
生花梦 作者:古吴娥川
完结:卷四 贞集 第12回 解重围偷儿
生花梦书中第一回有一入话,述康熙九年(1670)苏州吴江县耿村魏二、许十一官与殷胜姐、顾一姐的婚姻事,并云“最切近的新闻”,据此可知序中所署“癸丑”当为康熙十二年(1673)。序云:其书“笔墨之妙,曲折变幻”,“几于梦笔生花”。“何花非梦,何梦非花,请颜之曰《生花梦》。”是为书名的由来。娥川主人尚有小说《无世匹》、《炎凉岸》。
-
断鸿零雁记 作者:苏曼殊
完结:第二十七章
《断鸿零雁记》(1912年),被誉为“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”。作者苏曼殊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身世和悲剧的情。为鸳鸯蝴蝶派的小说。主人公三郎幼年倍受欺凌,孤苦伶仃,长大以后又经历了种种坎坷。他东渡本寻找生母,母子重逢之后,三郎的本表姐静子上了他。静子对三郎一片痴情。母亲和姨母也赞成这门亲事,但三郎犹豫不决。虽然他对静子也有情,但他不敢再次面对情,对静子避而远之。原来,三郎在中国有未婚雪梅,雪梅对情坚贞不渝,因为三郎之父破产,雪梅之父嫌贫富而悔婚。三郎深深地着雪梅,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,一气之下出家了。虽然身在佛门,他仍然无法斩断世俗的烦恼:不明身世的困惑、儿女之情的纠,于是他下山寻找答案。雪梅因痴恋三郎,资助他东渡寻母,最后,父母她改嫁时,绝食身亡以殉情。故事的最后,三郎无法寻找到雪梅的墓地,只有在她故宅凭吊。全书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结束,笼罩着一种末世的凄凉、窒息,以及对人的心灵的抑。
-
八仙得道 作者:无垢道人
完结:第一百回 八仙过海海面起战祸 二
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广为传的神话传说本书记叙铁拐李、钟离权、吕宾、张果老、蓝采和、何仙姑、韩湘子、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详尽过程,从夏商之太上老君降生,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归天府,历时数千年之久,情节丰富,曲折动人。书中天上人间上下错;仙、魔、人、物,各具神采更有法术之争,奇幻之变真是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,确实引人入胜。本书是迄今所见讲述八仙故事最为宏大完整的神话小说。
-
蕉叶帕 作者:佚名
完结:第16回 奏凯臣同蒙敕赠 纯阳子
蕉叶帕一个有狐幻化搀杂在内的才子佳人故事。《蕉叶帕》是据晚明单本《蕉帕记》传奇改编而成,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很少改动。
-
包公案 作者:安遇时
完结:第一百则 三宫经
《包公案》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,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。其内容虽不连贯,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。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,《包公案》的成书,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传。宋元时代,商业、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。在工商荟萃、人稠物穰的都市中,为适应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,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“说话”艺术诞生于“瓦肆勾栏”之中。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“话本”,后经文人整理,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。
-
英烈传 作者:徐渭
完结:第八十回 定山河庆贺封王
该书系由明代民间传故事改编而成,叙元朝末年顺帝失政,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、建立明政权。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传。如贩乌梅、取襄、战滁州等。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、胡大海、花云、徐达、李文忠、沐英、朱文正、邓愈、汤和、郭英、朱亮祖等更是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今天行的评书《明英烈传》、《朱元璋演义》等曲艺作品就是据此而加工所成。而且评书、鼓书、评话等关于明英烈的作品,已经属于“英雄传奇”特征浓厚的文艺作品了,人物和故事不局限于史籍记载,更加生动、彩。
-
白兔记 作者:刘唐卿
完结:第三十三出 团圆
《白兔记》又称《刘知远白兔记》,元代南戏作品,永嘉书会才人编,与《荆钗记》、《杀狗记》、《拜月亭记》并称”四大南戏“。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。二十九出。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,他从一个汉而登上帝位,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。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,落魄,被财主李文奎收留,在李家充当佣工。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,断定他后必定大贵,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。李文奎死后,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,将有瓜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智远去看守瓜园,加害之。李三娘知计,力阻刘知远园。刘知远身武艺,抢而去。知远战胜了瓜,得到了兵书和宝剑,便告别了三娘,去分州投军。刘知远因屡立战功,受到不次提拔,官至九州安抚,娶岳氏为。三娘在家受尽折磨,因劳累过度,在磨房产下一子,因无剪刀,用嘴咬断脐带,故取名“咬脐郎”。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。十五年后,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。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,因追赶一只白兔,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。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。刘知远带兵回沙陀村,与李三娘团聚。《白兔记》富有民间文学特,文字上质朴通俗,好保存着一些古代农村风俗和情趣。
-
大将曹彬 作者:高阳
完结:第31节
大宋乾德二年——开国的第五年,十月底。十月底的天气,在开封是应该下雪了。一上午霾不开,黄尘似雾;午后风定。尘雾虽消,彤云更密,一爿天似乎就在头上。向晚时分,终于飘下了雪片。风又起了,雪也大了,空中白茫茫,似翻江倒海般搅起无边的银。仁君临驭,不过四年的功夫,中原已是太平盛世;这样的天气,正好关起门来,围炉谈笑,乐聚天伦。但宰相赵普,却无这份闲情逸致,可也不是案牍劳形,他只是像平常一样,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端坐读书。→高作品集
-
缇萦 作者:高阳
完结:第13节
等淳于意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,宋邑才敢进去禀报:“唐师兄早就来了,等着见老师。”“喔!”淳于意不免奇怪,“今天是七月初六,不是洗沐,他怎的有空来看我?”“说是有要紧话要陈告老师。”“好,我就来。”说是这样说,淳于意却是慢条斯理洗了手,掉已沾上病家脓血的青布短襦,换上一件宽大舒适的纱懿毂禅衣;他表面显得很从容,其实心里在嘀咕——唐安是他的学生,也是齐王的侍医。这所谓“要紧话”,可与齐王的病情有关?大有疑问。于是他停下来细细盘算……→高作品集
-
梁书 作者:姚思廉
完结:卷五十六
《梁书》包含本纪六卷、列传五十卷,无表、无志。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(502—557年)五十余年的史事。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“陈吏部尚书姚察曰”,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,这几乎占了《梁书》的半数。姚思廉撰《梁书》,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,还参考、取了梁、陈、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。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行的骈体文,而以散文书写。
-
吴子 作者:吴起
完结:励士
《吴子兵法》,中国古代著名兵书,《武经七书》之一。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,战国末年即已传。《吴子》继承和发展了《孙子兵法》的有关思想,在历史上曾与《孙子》齐名,并称为“孙吴兵法”,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。
-
醒梦骈言 作者:守朴翁
完结:第12回 埋白石神人施小计 得黄
醒梦骈言又名《醒世奇言》,全书十二回,有清代刊本。书署“守朴翁编次”,然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。书中每回演写一个故事,这些故事均可在《聊斋志异》中找到对应篇目。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据《聊斋志异》原本改写的《白话聊斋》。书中故事都是写下层社会生活的,具有浓厚的平民文学彩。全书各篇故事结构完整,文笔畅,语言通俗,清新可读,堪称清代话本小说中的佳作。
-
快士传 作者:徐述夔
完结:第十六卷 招俊彦少女结良姻 格奸
全书十六卷,即十六回,有清代刊本,书署“五石主人编”。作者即《五石》、《八天》的作者徐述夔(1701?一1763?)。徐述夔,原名庚雅,字孝文,江苏东台人,乾隆年间中过举人,后官知县。他因其所著《一柱楼诗》等书中,多有怀念前明、诋毁清之语,故酿成诗案文字狱,在死后遭剖棺戮尸之祸,其生平所著亦遭毁。本书写主人公书生董闻的遭遇,有文字狱之祸,竟与作者自己后来的灾祸暗合,可谓奇事。书中写出了科举落榜文人的种种心态,表现出作者的一定胆识。同时,本书情节复杂,结构严谨,语言也较畅,堪称佳作。
-
鬻子 作者:鬻熊
完结:鬻子 下
道家的开山之祖应追溯到楚国的开国人物鬻熊。鬻子当年归附了周文王,被封在楚,后传《鬻子》一书。鬻熊说:“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,谓之道”,又说:“刚必以柔守之,强必以弱保之。积于柔必刚,积于弱必强。观其所积,以知祸福之乡。”“物损于彼者盈于此,成于此者亏于彼。损盈成亏,随生随死。”以上说明鬻子已有“道”的思想,守柔、辩证的道家思想。 鬻熊(生卒年不详),姓芈(音米),名熊。是祝融氏的后代,是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。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,文王把他当作老师。到了武王,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。楚人以鬻熊为始祖。
-
康熙侠义传 作者:贪梦道人
完结:第一百九十七回 捉妖人忠臣奏凯
作为最富于中国文化特的通俗文学样式,侠义公案小说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。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,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、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,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。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,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。希望这套书能让你了解和欣赏我国古典侠义公案小说的华,体会先人的思想,先人的社会;开阔眼界,从而增强对现代社会及生活更高层次的认识。同时使古典侠义公案小说得以传,弘扬光大。
-
商君书 作者:商鞅
完结:定分
《商君书》也称《商子》,现存24篇,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,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。
-
北史 作者:李大师、
完结:卷八十八
《北史》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《魏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。魏本纪五卷、齐本纪三卷、周本纪二卷、隋本纪二卷、列传八十八卷,共一百卷。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(386(丙戌年))到隋义宁二年(618)的历史。《南史》与《北史》为姐妹篇,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。
-
明成皇后 作者:袁非
完结:第21章 全书完
一个普普通通的天真少女,在一次心设计的廷争权中,当上了皇后。在长期的冷落和漠视中,天真少女看到了廷的残忍。争权夺利、尔虞我诈,国家命运危在旦夕。在多年的隐忍之下,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,年轻的明成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救国家、民族于水火的重担,掌握国家达30多年。然而,她的坚强阻挡了本的侵略,终于遭到本帝国无情的杀害。明成——一代国母,竟然被本人刀砍死于久居的中。
-
恨海 作者:吴沃尧
完结:第十回 遁空门惘惘怅情天 遭故剑
我提起笔来,要叙一段故事。未下笔之先,先把这件事从头至尾想了一遍。这段故事,叙将出来,可以叫得做写情小说。我素常立过一个议论,说人之有情,系与生俱生,未解人事以前便有了情。大抵婴儿一啼一笑都是情,并不是那俗人说的“情窦初开”那个“情”字。要知俗人说的情,单知道儿女私情是情;我说那与生俱来的情,是说先天种在心里,将来长大,没有一处用不着这个“情”字,但看他如何施展罢了。对于君国施展起来便是忠,对于父母施展起来便是孝,对于子女施展起来便是慈,对于朋友施展起来便是义。
-

幽闺记 作者:施惠
完结:第四十出洛珠双合
概述《幽闺记》又名《拜月亭》,是“荆、刘、拜、杀”四大南戏之一。相传是元代施惠和范居中、黄天泽、沈洪等一起合写的,明朝时期有些人说是施惠一个人的创作。这本戏的故事传较早,在元朝杂剧里也有过关汉卿的《幽闺佳人拜月亭》和王实甫的《才子佳人拜月亭》等作品。《幽闺记》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,而《琵琶记》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。虽说戏剧风格不同,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。剧情简介全剧的故事是这样的:金朝受到北番侵略,战事近中都,朝廷南迁,王尚书出使在外,他的夫人和女儿瑞兰也仓皇地离开中都,同百姓们在一起逃难。途中母女失散,瑞兰路遇穷秀才蒋世隆,不得已结伴同行。蒋世隆是和妹妹瑞莲一起逃难的,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;瑞莲却路遇王夫人,被认为义女,一起同走。瑞莲和世隆一路上经过忧患生活,发生了情,在招商店结成夫。不幸世隆病倒在店里,这时候王尚书平番得胜回朝,路过这店,看见女儿瑞兰,才知道母女逃难途中失散,和蒋世隆结伴经过。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,王尚书认为门第不当,撇下害病的蒋世隆,带着女儿去了。在驿站上遇见了王夫人和瑞莲,一同进京。后来王尚书做了宰相,看中了新科状元,一心要把女儿瑞兰嫁给他,瑞兰不愿意,新科状元也当面拒绝。他正在为难的时候,义女蒋瑞莲却认出新科状元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,于是各人的忧患全消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作者简介施惠,元代戏曲作家。一说姓沈(见清曹谏亭本《录鬼簿》),字君美,均美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生卒年不可考,元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将其列为“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”中,可见施惠在钟嗣成作《录鬼簿》时已去世(编者注:未必,活着的人也称鬼,有机灵等意),而《录鬼簿》作于元至顺年间,故施惠生活于元至顺以前。施惠巨目美髯,好谈笑,居杭州吴山城隍庙前,以坐贾为业,是一位书会才人。与钟嗣成、范居中、赵君卿、陈彦实、颜君常等相,曾与范居中合撰《肃霜裘》杂剧。作有南戏《拜月亭》,另据传抄本《传奇汇考标目》所载,施惠尚作有《芙蓉城》、《周小郎月夜戏小乔》两剧,今皆佚。《拜月亭》在昆曲中有折子戏存。施惠,字君美。杭州人。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》、王世贞《曲藻》、沈德符《顾曲杂言》、沈自晋《南词新谱》均认为系南戏《拜月亭》作者。王骥德《曲律·杂论》谓“世传《拜月》为施君美作。”吕天成《曲品》则认为:“云此记出施君美笔,亦无据。”元钟嗣成《录鬼簿》卷下列于“方今已死名公才人,余相知者”项内,云“惠字君美,杭州人。居吴山城隍庙前,以坐贾为业。公巨目美髯,好谈笑。余尝与赵君卿、陈彦实、颜君常至其家。每承接款,多有高论。诗酒之暇,唯以填词和曲为事。有《古今砌话》,亦成一集,其好事也如此。”下附[凌波曲]吊词,但均未提及撰《拜月亭》一事。清张大复《寒山堂曲谱》引注则作:“吴门医隐施惠,字君美著。”与前述杭州施惠不同。而世德堂本《拜月亭记》开场[江红]有:“自古钱塘物华盛,地灵人杰。昔化鱼龙之所,势分两浙。”则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。又《传奇汇考标目》别本第五称:“施耐庵名惠,字君承,杭州人。”并列其所著《拜月亭》、《芙蓉城》、《周小郎月夜戏小乔》三剧(后两剧今未见),不知何剧。故《拜月亭》,尚难定论。另曾与范冰壶等合作《鹔鹴裘》杂剧,亦已佚。散曲存有[一枝花·咏剑]套数。
-
孔子家语 作者:佚名
完结:曲礼公西赤问
《孔子家语》又名《孔氏家语》,或简称《家语》,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。今传本《孔子家语》共十卷四十四篇,魏王肃注,书后附有王肃序和《后序》。《后序》实际上分为两部分,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,一般称之为《孔安国序》,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,故称之为《后孔安国序》,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《家语》的《奏言》。
-
说苑 作者:刘向
完结:反质
《说苑》,又名《新苑》,古代杂史小说集。刘向编。成书于鸿泰四年(前17)。原20卷,78。按各类记述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,每类之前列总说:事后加按语。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,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、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。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、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。
-
七侠五义 作者:石玉坤
完结:第一百二十回 安定军山同归大道
《七侠五义》全书一百二十回,前二十七回,步步深入地描写了贤臣包拯的事迹;随后的四十回,以御猫展昭和锦鼠白玉堂的“猫鼠”之争为线索,代了“五鼠”归附包拯的经过以及包拯与侠客们举拔年轻清官、弹劾惩处权与贪官的情形;最后五十回,以颜巡抚襄为中心,由七侠引出王义剪除襄王羽、打探襄王谋的故事。